第(2/3)页 今天,尹照棠不仅陪他们痛饮,还懂规矩。 尽管很多礼数是叫小弟代饮,但人家不摆谱啊,真有亲兄弟的风范。 两瓶皇家芝华士已经摆在地上,另外还开了三瓶茅台。 陈吉林很亲热的搂住他肩膀,出声问道:“那老哥多一句嘴,贵公司打算在深城做什么生意?” “投资多少港币。” 这是在叫尹照棠亮筹码,筹码的多寡,将决定今后地位。 虽然,特区官方没有正式文件定义,但按照投资金额,有港商,合作伙伴,爱国友人和爱国企业家四个层级。 在特区发布的文件会写出来,平日受到的待遇,更是天壤之别。 跟国家冠以的称呼相同,特区给的名誉,会有特区的保护。 许多海外华人都认识不到内地的本地保护主义,谈何利用?导致自己明明是国家大员的座上宾,却在一个小地方被人卡脖子。 天线重要,地线一样重要! 缺一条都算不上打通天地线。 现在正是方便接线的年代,没必要藏着掖着。 尹照棠跟陈处长碰杯,出声道:“陈哥,我打算投资一间服装波鞋厂,球鞋跟衣服一起做。” “回头跟公司揸数合计合计,争取投资个两百万港币。” 陈吉林眉头一挑。 “两百万?” 这个价格已经不低,按汇率算有40万美金。 内地不缺工人,不缺工业。 历经苏联捐建和三线建设的风潮后,制造业积累一定技术,缺的是电器元件,飞机汽车等高新生产线。 要买这些生产线,进行研究仿造,需要外汇。 外汇需要贩卖商品去挣,港商的重要性,便是在中间起承转合。 投钱制造,卖出获利,回流国内。 形成一个外循环,把“出口,消费,投资”三驾马车拉起来。 大商巨贾们,投的是国运,挣的是世代功勋。 小门小户,投的是政策,赚的是时代红利。 招商局的人眼里,每一分外汇都是政绩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