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时,府衙传来消息,几乎全城的文士百姓都前来为岳飞申冤,民愤四起。 为了不背负后世的千古骂名,宋高宗终于松口放岳飞出狱。 ———— 重见天日的岳飞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,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出牢狱。 当他抬头看见天幕时,忍不住流泪悲叹。 “靖康耻犹未雪,臣子恨何时灭?” “明主难寻!奸臣误国啊!” 岳雷经此一遭也心有余悸,不禁劝道:“兵权在手,上猜忌之,又有小人作祟,爹,不如我们这段时间暂避锋芒吧。” 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的岳飞此时面容沧桑,可眼神仍然坚毅无比。 “为了大宋,为了百姓,我岳飞哪怕以身殉国,也要抗金到底、一刻不停!” 【明末】 天顺元年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和大学士王文含冤入狱。 行刑的那一日,崇文门外,于谦头戴木枷、脚戴镣铐,被押送刑场,可他的面色依然平静,坦然赴死。 街道两旁围满了全城的百姓,他们恸哭不止,纷纷为其喊冤。 狱吏们奉命办事,不为所动。 就在这时,金色天幕显现,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,静静观看。 直到那道铿锵有力的“不杀功臣”响起,城中顿时沸腾了。 百姓们都认为是上天在为于大人平冤昭雪,于是齐齐高呼老天开眼,随即一拥而上阻止押送队伍前进。 与此同时,皇宫中。 明英宗望着天幕,神色有些犹豫。 土木之变后,他的名声估计就毁了一半了。 要是再错杀忠臣,他岂不是要遗臭万年? 恭顺侯吴瑾趁机劝谏:“陛下,昔日宋高宗错杀岳飞,惹天下非议,今日天幕显现,若错杀忠良,恐会让您沾上千古骂名啊!” 一些与于谦交好的官员也纷纷求情。 此时皇太后也得知了消息,赶来劝说。 “陛下,三思而后行啊!谦实有功,清正廉明,忠君爱国,断不可做出谋逆之事,还请陛下明查!” 在众人的劝谏下,明英宗渐渐生出后悔之意。 权衡再三后,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刑场。 崇文门外。 于谦正在无奈地劝说百姓离开,以免被牵连,可他越是这样爱民如子,越让百姓们不忍见他含冤而死。 就在场面僵持之际,一个传令官策马急速奔来。 “陛下有旨,于谦一案有所冤情,中止行刑!” 听到这道宛若天籁的圣旨,百姓们不由得欢呼雀跃,更有甚者喜极而泣。 原以为自己必死的于谦此刻也松了一口气。 他倒不是怕死。 而是担心自己死后,无人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明。 一生正直廉明、爱国爱民的大明忠臣,此刻看向金色光幕中身着黑龙袍的帝王,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激之色。 无论他的功过如何,至少对于臣子而言,他是一位值得追随的君主。 第(3/3)页